在上半年赔偿5亿美元的基础上,英国石油公司额外拨出14亿美元的漏油成本,其中大约9亿美元用于额外索赔,约5亿美元为索赔管理人的管理成本。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趋于恶化,只有自主创新才可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新条件不只是对行业规模提出要求,还将对区域布局、安全评价标准、配套标准等方面严格要求。
产能过剩主要是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太局限,地方政府、企业盲目上聚氯乙烯(PVC)项目,数据显示,2005年~2011年我国超过50家企业新、扩建了氯碱项目。乙烯原料多元化在2012年已经初显成效。对塑料原料经销商来说,通用树脂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已经不足以支撑日益增长的资金财务成本和销售费用。按照当量消费量计算,目前我国乙烯供应缺口巨大,国内自给率仅为47.5%。声音2乙烯:原料多元化初显成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处长 郑宝山乙烯是我们石油行业的重要基础产品。
需求决定发展,在出口方面,我国下游加工业长期依赖出口,国外经济放缓的车轮也拖累了下游需求。煤制烯烃在乙烯原料多元化的格局中逐渐凸显,近几年取得了一些突破。2001年至今,吉林石化公司共淘汰关停落后装置近百套,公司的主体装置由上划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之初的155套变成现在的60余套,原油加工能力增加到1000万吨/年,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营利能力大幅增强。
据市场机构安迅思息旺能源透露,2013年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仍然不那么旺盛,迫于成品油库存压力,中石化拟削减二季度原油计划加工量150万吨,从此前的5980万吨降至5830万吨。当前各行业用油需求复苏缓慢,而成品油调价落空,市场悲观情绪继续弥漫,中长期市场行情走势仍不明朗,业者对后市持观望态度。2012年,虽然我国炼油工业规模还在继续扩张,但原油加工量增速明显放缓,炼厂开工率略有下降。中石油、中石化批发市场的滞销局势短期难以改变。
专家表示,建设一个炼厂是需要有一定周期的,从调研、选址、建设再到投产,没有十年八年是完不成的。预防过剩虽然目前没有真正过剩,但到2014年目前在建的几个大型炼厂投产成功正常运行时,市场上的油品又会大量增加。
此外,还要注意在建设大型炼化项目的同时,适时淘汰落后产能或进行关停并转,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炼油业的有效资产质量和规模化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炼油业健康顺利发展。首先,这一说法的统计口径不对。局部盈余我国炼油工业从地区分布看,华南地区现有炼能已经接近1亿吨,在不久的两年内,在此地区还会有更多的大型炼化项目上马。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表示。
我们现在的炼油能力并没有过剩,只是需求不再像前几年那么旺盛,炼化项目却在这几年陆续投产成功。炼油能力的扩张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但从另一方面讲,是否也有资源浪费和能力过剩之嫌?2012年,全球炼油产能闲置的状况仍未得到缓解。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局部有时略有盈余,炼油企业正在为预防过剩而进行着积极的调整。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将向大型炼油基地集中,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佳化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2010年开始,我国的油品需求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增势放缓,国内的油品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局部地区油品供应略有盈余。2012年,从吉林到长春、乌鲁木齐到王家沟、昆明到玉溪等6条成品油管道投产运营,管道总长度1137公里,实际输送能力达到2245万吨/年。
这也是为何在去年上半年各大炼油公司或降低自身负荷或停工检修的原因。当然,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我国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也需在炼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进一步完善。
安迅思息旺能源成品油分析师李莉表示。销售不畅,一方面让石油公司只好降低开工率和加工量,另一方面石油公司也积极利用排产宽松期加紧淘汰落后产能。炼油过剩对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个伪命题。所以我们建设每一个炼厂都是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存在,不是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根据专家的分析,如果炼厂的评价开工率为90%,6亿吨炼油能力则能生产5.4亿吨的油品。从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12年的汽柴煤油的产量为2.81亿吨,而汽柴煤油的消费量为2.76亿吨,供应量仅多出500万吨。
小的炼化产能关停并转,以及鼓励企业的兼并重组正是为了整合资源。除了上述调整外,各大石油公司的成品油管道建设也在陆续开工建设。
预计后期市场仍以按需、小单购进为主而从炼油项目建设上看,如果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不加以必要调控,不注意控制投产节奏,不注意国内炼油布局的合理化和优化,不注意炼油装置的规模化建设,就有可能因局部时间内投产过分集中而出现中短期能力过剩的现象,就有可能出现国内各炼油企业过度竞争、扎堆建设,使布局出现新的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而造成较大的浪费。
对于目前局部地区供应略为宽松的形势,会随着市场的发育而消化的。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将向大型炼油基地集中,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佳化的目的。
2001年至今,吉林石化公司共淘汰关停落后装置近百套,公司的主体装置由上划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之初的155套变成现在的60余套,原油加工能力增加到1000万吨/年,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营利能力大幅增强。这一现象让全国各地的炼厂都愁眉苦脸,不得不及时降低自身的开工率。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华南地区虽然具有高消费市场和原油进口通道两个优势,但已经有了炼能过剩的迹象。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局部有时略有盈余,炼油企业正在为预防过剩而进行着积极的调整。
上述专家说,即使过剩也是好事,不是什么坏事。在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降低炼厂开工率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李莉说,未来几年,成品油产量还将有一个大的增长,把油品流通的配套设置配备齐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中石油、中石化批发市场的滞销局势短期难以改变。
从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12年的汽柴煤油的产量为2.81亿吨,而汽柴煤油的消费量为2.76亿吨,供应量仅多出500万吨。炼油能力的扩张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但从另一方面讲,是否也有资源浪费和能力过剩之嫌?2012年,全球炼油产能闲置的状况仍未得到缓解。
2012年,从吉林到长春、乌鲁木齐到王家沟、昆明到玉溪等6条成品油管道投产运营,管道总长度1137公里,实际输送能力达到2245万吨/年。当然,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我国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也需在炼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积极调整近年来,由于我国成品油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的炼油能力的增长有些破竹之势,每年都会有几个百分点的增长。预计后期市场仍以按需、小单购进为主。
从中长期看,在油品需求增长同时相应增加必要的炼油能力完全是应该的。从目前的供需形势看根本不存在能力过剩现象。
由于我国的油品需求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增势放缓,以前10月份左右由于农忙而造成的柴油荒2012年却反常地没有光顾。从需求上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仍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仍有很大空间,国内的油品需求仍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专家的分析,如果炼厂的评价开工率为90%,6亿吨炼油能力则能生产5.4亿吨的油品。此外,还要注意在建设大型炼化项目的同时,适时淘汰落后产能或进行关停并转,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炼油业的有效资产质量和规模化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炼油业健康顺利发展。